來源:汪珠德 茍進昌 賈耽 發布時間:2023-08-29 16:47:54 瀏覽次數:10008
位于秦嶺南麓的雙王金礦是中國黃金集團陜西太白黃金礦業有限公司的骨干礦山企業。自上世紀八十年代礦山建成投產以來,累計產出黃金幾十噸,為國家建設和中國黃金的自身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于三十多年持續不斷地開采,已探明的主要金礦資源日趨減少,急需接替資源跟進。2019年下半年,中國冶金地質總局西北地質勘查院了解到太白礦業公司目前面臨的資源保有量不足的情況后,積極主動與太白礦業公司溝通,并主動承擔起了雙王金礦后續探礦增儲工作。三年多來,西北地質勘查院在雙王金礦探礦增儲工作中,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積極調整找礦思路,全面突出科技引領,持續弘揚“三光榮”精神,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雙王金礦資源量大幅度增加,有效發揮了冶金地勘單位地質找礦“國家隊”和“主力軍”的作用。截至2023年6月底,累計投入探礦資金2600多萬元,完成鉆探施工50000多米,獲取金金屬量X噸。良好的找礦成果,不僅緩解了太白礦業公司“資源枯竭”的燃眉之急,同時也為西北地質勘查院培養了一批業務精干的優秀地質找礦技術人才。
雙王金礦作為一個持續運行了三十多年的老礦山,多年邊采邊探中形成的各種地質資料不系統不規范且繁如煙海,直接用這些資料指導找礦顯然是不現實的。要想取得大的找礦突破,必須在成礦構造和成礦地質體上開拓思維,形成新的認識。為此,西北地質勘查院從著手編制“陜西省太白縣雙王金礦床探礦增儲及資源突破實施方案”開始,就把拓展找礦思路、厘清礦體構造、強化科技手段作為主要工作措施全方位推進。從2020年開年伊始,他們首先組織大量專家、技術工作者翻閱和總結太白金礦20年來所有的探礦科研成果,并結合西北地質勘查院的勘查經驗反復論證,終于在2021年年底基本形成了雙王金礦主要礦體是以角礫巖帶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向外依次為石英黃鐵礦脈帶、微細浸染狀帶的成礦分帶模式,從而實現找礦空間的極大拓展。此后幾年開展的鉆探工程驗證中,這種成礦理論為雙王金礦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找礦思路,并直接催生了在主礦體南部石英黃鐵礦脈帶中發現新礦體,新增資源量2噸左右,還實現了在多個礦體深邊部新增資源量8余噸。
傳統的地質找礦工作中,就礦找礦是一種最為常見的找礦方法,它不僅能夠減少野外工作總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能提升找礦成功率,但西北地質勘查院在雙王金礦勘查中,經過對成礦地質條件和成礦規律的反復研判,認為這里以角礫巖為主體的工業礦床是多種成礦地質條件的綜合結果,這種成礦構造不應是偶然的、孤立的,相反應該是相同或相似的成礦地質條件中成群、成帶式展布的礦體。于是他們決定以已探明的礦體為模型,以勘查數據為驅動,以成礦有利度、資源量以及多元地質信息之間的統計規律,建立可以計算的雙王金礦綜合預測數字找礦模型方法。形成共識后,他們說干就干,通過幾十名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幾個月后,一種以全新理念預測成礦機理和地質構造的找礦方法在雙王金礦逐步建立和完善,該方法在KT5等多個礦體的勘查中,獲取了理想的驗證數據。這種實用有效的數字模型,已經成為雙王金礦地質找礦提高找礦成功率,加快勘查進度的重要找礦手段之一,并將在今后的找礦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地質勘探是一種需要腦力和體力同時付出的勞動,沒有耐住寂寞、不畏艱辛、樂于奉獻的精神是無法成為優秀地質人員的。陜南山區,山高谷深、荊棘遍地、高溫酷暑、暴雨滑坡、蚊蟲野獸,都可能給地質隊員造成傷害,在礦山坑道內開展工作還要面臨片幫冒頂、機械傷害等重大風險,西北地質勘查院幾十名地質隊員先后在此工作,但他們沒有被困難所嚇倒,年復一年地堅守在野外工作的第一線。現任項目經理李尚啟是第一批到達雙王金礦工作的地質技術人員。這個2018年從吉林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小伙子,短短三年時間就已成長為這里不可或缺的優秀技術管理人員。李尚啟自己說,這三年我可是用汗水拼出來的。三年來,他從起初的鉆探編錄員做起,做過技術員、安全員、項目副經理和項目經理。他所從事的每一項工作,幾乎件件規范完整、可圈可點。李尚啟生性樂觀開朗,幽默風趣。他的伙伴們說,李尚啟如同一位良好的心理導師,每當在大家心情低落時候,總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條理清晰分析問題,引起共鳴,鼓勵大家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似乎永遠快樂的李尚啟其實也有許許多多的苦惱和不如意,項目人員編制偏緊,施工技術方案的編寫,井下施工安全的檢查部署,鉆探施工的技術論證,與業主方的業務交流溝通,甚至項目部的日常后勤管理都要李尚啟親自操心。每天早晨七點起床開始忙碌,常常要到夜間十二點之后才能關燈休息,由于長期睡眠不足,李尚啟時常感覺疲倦困頓、腰酸背痛,但為了工作,這一切都沒有阻礙他夜以繼日努力工作的腳步。在這個項目,幾年來他總是最后一個收隊回家過年,又總是第一個年后出隊的地質技術人員。2022年下半年他擔任項目經理后,更是一心撲到工作上,全力以赴做好項目部的各項管理工作。2023年年初,他在感染新冠后不久,又接連感染了甲流,高燒40度多日不退,但他依然堅守在工作第一線,從沒有因為自己生病耽誤過工作。7月初,女兒生病需要住院治療,但李尚啟考慮此時正是生產大忙季節,作為項目經理,無論如何他都是無法離開工作崗位的,最終他還是把孩子的治療全盤托付給了妻子,自己依然堅守在一線。李尚啟長期一貫扎實認真的工作作風和嚴謹執著的工作態度,得到了礦山業務主管部門的高度認可,他制定的找礦工作方案,甲方基本都是一審通過。礦山召開的年度工作會、生產調度會、技術報告會,甚至黨員活動會,他們都要邀請李尚啟參加,他們儼然把李尚啟當成了自己單位的重要一員。
項目經理李尚啟是這樣,其他員工也不落后,目前仍然在雙王金礦工作的其他幾名地質工作者,也都是奮勇當先,積極爭當“三光榮”精神的忠實實踐者和傳承者。項目副經理沈銳,技術員楊魚帆、余生偉,除了日常野外地質技術工作外,每人還要承擔繁重的巖芯編錄工作。每天每人上百米的巖芯鉆探編錄,常常使他們工作到深夜,很多時候甚至要持續到后半夜。在他們租住的簡易工作室內,夏天蚊蟲亂飛,冬天滴水成冰,他們笑對牛虻叮咬形成的滿身青疤,他們戲說寒冬身蓋三床被子保暖的苦樂,盡管他們都很年輕,但他們誰也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依然興致滿滿地工作在大山深處。曲峰是一名年近五十的老員工,他的任務是為項目巖芯碎樣。8臺鉆機每天生產的巖芯樣幾百米,老曲要按照取樣要求把一根根堅硬的巖芯樣本劈開,并分毫不差地進行整理裝袋送實驗室化驗,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使老曲與同齡人相比明顯蒼老,但他從未抱怨過,三年來始終從事著這種周而復始的繁重勞動。
三年來,西北地質勘查院前后有二十多名員工在這個項目工作過,他們當中有第一次乘坐罐籠下井時嚇得雙腿哆嗦的,有在積水齊踝深的井下巷道穿著雨靴連續行走6公里磨破腳掌的,有在疫情防控期間連續大半年不能離崗回家的,也有在灌木叢中被荊棘劃破肢體鮮血直流的,但無論多苦多累,他們幾乎人人都把在雙王金礦的勘查工作當成一次難得學習和歷練的機會,他們在這里學會了團結協作,學會了對外交往,也學會了地質人工作上的執著和堅韌,如今他們已把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帶到了西北地質勘查院野外勘查的每個角落。
雙王金礦增儲勘查任務實施過程中,不僅項目技術人員竭心盡力、勇往直前,西北地質勘查院、西北局,乃至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的各級領導也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關愛。總局多名領導曾親自到雙王金礦勘探現場看望慰問一線職工,西北局領導多次主動與太白金礦的主要領導現場交流對接,把舵定向,研究找礦戰略布局,西北地質勘查院的領導更是經常深入工作現場,與項目部的技術人員共商找礦推進方案,并積極幫助項目部解決實際困難。
三年過去了,雙王金礦的資源增儲計劃得到了有效實施,豐碩的勘查成果使得這個老舊礦山重新煥發了青春。面對下一步的增儲勘查工作,李尚啟和他的工作團隊充滿信心。他們決心以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為契機,認真學習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主動擔當作為,積極為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安全,提升礦山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