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北地勘院 汪珠德 賈耽 發布時間:2024-03-07 08:58:24 瀏覽次數:8419
西北地質勘查院甘肅分院是2000年前后西北局隊伍結構調整時由原來五隊地質板塊整體劃轉組建而成,駐地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市。幾十年來,甘肅分院秉承“三光榮”精神,著力做好地勘主業,取得了一大批優良地質成果,其中《甘肅省肅南縣鏡鐵山鐵礦樺樹溝礦區銅礦詳查》《新疆鄯善縣百靈山鐵礦床地質勘探》等多個項目獲得省部級找礦成果獎。近年來,甘肅分院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在“提供資源保障,實現產業報國”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
適應市場變化,加快調整找礦戰略
長期以來,甘肅分院服務對象主要是西部地區的鋼鐵工業。近幾年,雖然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回升向好,但仍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困難與挑戰。特別是國內外對大宗金屬產品的需求下降,直接導致地勘單位市場瓶頸制約突出。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甘肅分院堅定地認為:我們國家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經濟發展預期長期看好,因此礦產資源未來需求旺盛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專業勘查單位,我們的優勢就在于地質找礦,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做好地勘主業才是我們最正確的選擇。
在此共識下,他們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履行央企責任,在做強做優地勘主業的征程中奮勇向前。首先,他們積極響應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以西部地區為重點,瞄準資源潛力大的重點成礦區帶、資源成礦條件好的區塊和市場需求旺盛的重點礦種,開展前期的資料收集和礦區踏勘工作,為保障國家戰略礦產資源安全的深度勘查做準備。截至目前,分院已上報各類區塊鐵鉛鋅等戰略資源優選項目3個,編制省廳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重點調查區建議書2份。
其次,他們積極收集周邊地區礦產資源信息,并以現有勘查項目為依托,努力拓展周邊礦山企業,在加快擴大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有效增加資源儲量。近年來,他們先后完成了十多個鐵、錳和黃金等戰略資源項目的勘查,累計提交鐵礦礦石量6.6億噸(其中富鐵礦8000萬噸),錳礦石量946萬噸,金金屬量29噸,銅金屬量100余萬噸。
再次,他們在做好傳統金屬礦種勘查的同時,積極承攬新能源、非金屬礦種勘查項目。甘肅西部是我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石英巖和硅石等制造太陽能光伏板設施的礦物原料需求量很大。面對良好的市場機遇,甘肅分院組織技術人員廣泛收集本地區石英巖等新能源礦種地質資料,并主動開展市場對接,積極承攬新能源勘查項目。僅2023年,甘肅分院承攬的石英巖找礦項目就有6個,其中甘肅省瓜州縣白石嶺石英巖礦普查,初步查明資源量2900多萬噸,潛在經濟價值20多億元;甘肅西部還是閃長巖、花崗巖、砂石料等優質建材用料的富集區。為此,甘肅分院抓住機遇,積極開展建材用非金屬礦種勘查,近幾年他們完成了閃長巖、花崗巖、砂石料、葉臘石、石灰巖等非金屬礦種的勘查項目30多個,其中甘肅省金塔縣殘丘地飾面用花崗巖礦等一批礦山達到優質礦床的品質,同時還提供了2--3個儲量達到中型的硅石礦山。
此外,甘肅分院還利用自身地質技術優勢,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修復、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綠色礦山方案編制等“大地質”業務。2023年,分院已簽訂各類環境恢復治理、礦山開發利用方案編制等大地質類項目共計22個,合同金額183.48萬元。
依托基金項目,助力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為地勘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和機遇。面對新機遇,甘肅分院迅速形成了以地方各級地勘基金項目為重點,以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為抓手,多措并舉全力抓好找礦工作的新思路。
他們在爭取財政類基金項目中,一方面高度重視中央和省級財政基金項目。他們瞄準甘肅北山和祁連山北麓重點成礦區帶,優選戰略性資源靶區,積極申報中央和省級財政基金項目。目前,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重點調查區項目“王許黑山鐵礦外圍區塊優選調查評價”已成功入庫中央財政甘肅省項目、“瓜州—肅北地區鎳鈹鈷金鐵工程”項目納入甘肅省廳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項目名錄。
另一方面,他們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酒泉市是甘肅省最重要的礦產資源產地,礦業經濟也是當地的支柱產業。酒泉所屬市縣政府歷來高度依托礦產資源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為推動礦業更大發展,他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數額的財政資金設立基金項目用于資源勘查。作為在酒泉域內長期駐扎的甘肅分院,自然不會錯失良機。為此他們主動加大與地方政府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聯系,并積極幫助他們選項目、定預算、做方案,力求通過真誠合作實現雙贏。近幾年,甘肅分院獲得的地方政府基金項目份額越來越多,2023年,甘肅分院就與酒泉市所屬6個縣簽訂基金合作項目21個,合同金額1516.54萬元。目前,甘肅分院已經成為酒泉市內獲得地方基金項目份額較多的勘查單位。
重視人才培養,賦能核心競爭力
甘肅分院地處偏遠的西部地區,工作和生活條件非常艱苦。要想在這里做強做優主業,實現“提供資源保障,實現產業報國”使命,就必須要打造一支不怕吃苦、樂于奉獻、技術一流、管理上乘的骨干技術隊伍,多年來甘肅分院就是圍繞這個目標開展工作的。
“拼命三郎”趙剛,是從一線項目經理提拔起來的分院長助理,他先后組織實施了多個地質勘查項目。趙剛多年來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節假日也是如此。2023年正月初四,一個礦山儲量年報的緊急任務落到了正在家里過年的趙剛頭上,而且要求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趙剛領受任務后二話不說一頭扎進辦公室,經過二十多個小時的連續奮戰,終于順利完成了報告的編制工作。2023年,在實施瓜州縣掉石溝錳鐵鉛鋅礦儲量核實項目的同時,趙剛還組織開展了肅州區7個砂石料礦的普查。當時項目部總共只有3個人,為全面完成任務,他們經常在幾個工地來回穿梭,今天在瓜州掉石溝編錄采樣,明天又到幾百公里外的肅州采砂,最終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所有項目均按期順利完成;王許黑山鉛鋅礦儲量核實項目是趙剛2018年以來組織實施的一個大型勘查項目,項目野外施工的幾年里,幾萬米鉆探的孔位安排,幾百張圖件的編制整理,幾百頁報告的編寫修改,趙剛都親力親為。海量工作任務使得原本還很年輕的趙剛臉上竟然出現了中年人才有的滄桑感,頭頂的黑發也開始稀疏起來。
黨員項目經理劉尚龍,長期在野外一線的工作,處處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先鋒表率作用。劉尚龍2008年從學校畢業后,幾乎年年都在野外工作,有時出野外一年達280天,但他從未流露過對艱苦工作環境的抱怨。這幾年,小劉一直擔任項目經理,他的項目部每年都是分院最優秀的項目部之一。劉尚龍非常善于鉆研,這幾年甘肅分院承攬了大量的非金屬勘查項目,但此前甘肅分院的所有技術人員幾乎都沒有從事過此類項目的技術工作。劉尚龍作為第一批實施非金屬地勘項目的技術人員,他接手項目后通過向書本學、向他人學,在很短時間內就掌握了做好非金屬礦種勘查的所有技術要領和工作規程,這些工作方法除了增強自身的非金屬勘查技能外,還對甘肅分院后來實施更多的非金屬勘查項目起到了很大的技術促進作用。
技術員惠浪波是2016年入職分院工作的研究生,七年來他一直在野外一線工作。2018年7月,甘肅分院承接了《新疆和靜縣哈哈溝錳鐵銅金多金屬礦四區普查》項目,惠浪波作為技術骨干被派到該項目工作,他的任務是負責地質填圖。項目工作區海拔高、地形切割深、坡度大,工作極費體力,每天幾十公里走下來,惠浪波常常累得渾身都像散了架。但即使這樣艱苦,小惠也沒有絲毫的退怯,經過三個月的努力,終于高質量完成了野外工作任務。七年過去了,通過參與多個項目的實踐磨煉,惠浪波技術能力快速提升,目前他已經成為分院技術骨干之一,2022年還被評為“西北地勘院優秀科技工作者”。
在加快人才培養,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甘肅分院還通過“以老帶新、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模式培養能夠獨立組織項目實施的優秀項目經理和在行業內有影響力的專家團隊。目前,分院已培養能夠獨立組織野外施工和編寫報告的項目經理10人。專家隊伍中1人進入甘肅省評審中心專家庫,5人進入酒泉市自然資源局地質評審專家庫。
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風雨越向前,我們有理由相信,甘肅分院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機遇下,一定能在新的征途中實現“提供資源保障,實現產業報國”的使命。